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水中油的检测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水中油含量是水质监测的一个关键指标,主要分为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两大类物质。石油类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而动植物油则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

水中油检测标准的演变
自2013年起,水中油标准的修订就备受关注。过去使用的方法包括重量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225nm、254nm)、荧光法、非分散红外法、三波数红外分光光度法、中红外激光光度法和红外膜萃取法。目前,环境行业相关标准如下:
1. HJ 637-201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方法原理:在pH≤2的条件下,用四氯乙烯萃取水样中的油类。萃取液经硅酸镁吸附去除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油类和石油类的含量由波数分别为2930 cm⁻¹、2960 cm⁻¹和3030 cm⁻¹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决定,根据校正系数进行计算。动植物油类的含量为油类与石油类含量之差。
2. HJ 970-2018 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
发布与实施:2018年10月10日发布,2019年1月1日实施。
适用范围: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石油类的测定。
方法原理:在pH≤2的条件下,样品中的油类物质被正己烷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再经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在22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石油类含量与吸光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检测方法的重要性
对于需要检测水中油的企业和检测机构来说,快速掌握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极其重要的工作。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还能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遵守环保法规,保护环境。
猜您喜欢以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