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氨氮是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万州水质氨氮监测仪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性关系到水环境质量分析评估的严谨性和可靠性。氨氮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基本项目之一,同时它还是我国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约束性指标之一,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将其纳入水体基本监测指标。


目前,在《HJ 101-2019 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主要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水杨酸分光光度法进行氨氮的测定,其原理均为水样中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与指示剂反应后显色,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进一步测出水体中氨氮的具体含量。


水质氨氮监测中影响检测因素有哪些


样品采集与保存的影响


-采样容器的选择:氨氮检测需使用聚乙烯或玻璃材质的容器,避免使用橡胶或金属容器,因其可能吸附氨氮或释放干扰物质。采样前需用稀盐酸浸泡容器,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以减少污染风险。


-采样过程中的污染控制:采样时应避免剧烈搅动水体,防止悬浮物中吸附的氨氮释放。若检测溶解性氨氮,需现场用0.45μm滤膜过滤;若检测总氨氮,则需加入硫酸固定剂(如浓硫酸至pH≤2),并冷藏保存(4℃以下)。研究表明,未固定的水样在常温下放置24小时,氨氮浓度可能因微生物作用而显著变化。


-保存时间与温度: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加酸固定的水样可保存28天,而未固定样品需在24小时内完成检测。低温(4℃)保存可抑制微生物活动,但长期冷冻可能导致胶体颗粒破坏,影响测定结果。


水质监测中影响氨氮测定的因素:


1、色度


纯水为无色透明的,但是大多数的污水都带深浅不一的颜色,水的颜色既色度,色度较大会影响显色,干扰比色测定。


2、浊度


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所造成的,很多的地表水和污染源的水均含有浊度干扰。浊度会使光散射或者吸收光,使氨氮比色测定时不稳定,造成测量误差。


3、钙镁等金属离子


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的硬度。当废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过高时,会在氨氮测定时产生浑浊,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4、余氯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余氯对氨氮测量产生正影响,余氯含量越高,所测出的氨氮含量会越高。


5、温度


温度对氨氮显色反应有很大影响,会影响显色反应的速度和显色后物质的稳定性。温度较低时,溶液显色慢,显色不完全,温度较高时,溶液显色快,但显色后物质容易不稳定,这些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操作规范与人为误差


-反应条件控制:纳氏试剂法的显色时间(10-20分钟)和温度(20-25℃)需严格控制。温度过高会加速显色但降低稳定性;pH需调节至10.5-11.5,过低显色不完全,过高易产生汞盐沉淀。


-比色与读数技巧:比色皿擦拭不彻底或存在气泡会导致吸光度异常。建议使用同一组比色皿,且测定顺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避免交叉污染。数据记录时应多次读数取平均值。


-质量控制措施:每批次样品需包含空白样、平行样和加标回收样。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90%-110%,平行样相对偏差≤10%。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可进一步确保数据可靠性。


总而言之要想确保氨氮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除了水样进行预处理之外,对氨氮监测仪器的规范性和稳定性要求也格外重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仪器对数据质量具有重要保障。未来,自动化检测设备和新型传感器(如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应用有望进一步减少人为误差,推动氨氮监测技术的标准化发展。




本文标题:水质氨氮监测中影响检测因素有哪些
本文连接:https://www.yingaoyiqi.cn/news/12205.html
猜您喜欢以下内容:
cod检测仪
© Copyright 2025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0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76号
水质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