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总碱度是指水中碱性物质的总量,主要包括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钠和氢氧化钾等。总碱度通常通过使用强酸标准溶液将一定体积的水样滴定至pH值为4.0来测定。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水体中和氢离子的能力,还表征了水体维持pH稳定的能力以及与强酸中和的能力。
国内外碱度标准
在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中,并未对碱度进行限定。目前,只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制定了养殖水体的碱度标准,规定淡水养殖水体中碱度应维持在20 mg/L。具体而言:
淡水池塘水体:总碱度一般不低于20 mg/L。
淡水或低盐度虾塘水体:总碱度不低于50 mg/L,一般要求达到75-120 mg/L。
海水养殖对虾池塘水体:总碱度要求不低于100 mg/L。
雨季、虾病易发季节及育苗阶段的池塘水体:总碱度最好不低于100 mg/L。
养殖水体pH的影响因素
养殖水体的pH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微生物分解过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会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影响水体pH。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提高水体pH。
养殖生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降低水体pH。
在碱度较低的养殖池塘中,光合作用能够显著提高pH值;而在碱度较高的池塘中,pH受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提高水体总碱度是必要的。
碱度对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碱度对重金属离子的溶解性有决定性影响。重金属离子能够与水体中的碳酸盐络合成化合物,而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是碱度的主要组分。因此,较高的水体总碱度能够降低游离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减少游离重金属对养殖生物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