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我国《城镇供水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58-2009)明确规定,自来水在进入管网之前,必须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一系列常规处理以及严格的水质检测。净水工艺是指原水转变为出厂水的给水处理过程,涵盖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以及特殊处理等环节。其中,常规处理工艺是饮用水生产的核心工艺,目前仍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自来水厂所采用,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个关键工序。

净水工艺全流程解析
1. 原水混合絮凝
首先,通过一级泵站或引水管,将江河湖泊等地表水或地下水抽取到水厂。在混合设备中,向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其快速均匀地分散于水中。这一过程有助于混凝剂快速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进而形成大颗粒絮凝体(俗称矾花),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2. 沉淀
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过程称为沉淀。水中的颗粒物沉降至沉淀池底部,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随后定期排出池外,以维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3. 过滤
沉淀后的水流入滤池,利用滤池中的石英砂、过滤头等滤料层进行过滤。这一环节可进一步去除水中细小的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体浊度达到自来水厂出厂水标准,确保水质的清澈度和安全性。
4. 消毒
过滤后的水需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标准。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消毒后的水流入清水池,为后续输送做好准备。
5. 输送
储存于清水池的自来水经送水泵房(二级泵站)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一般为0.48MPa),再通过输、配水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确保居民能够使用到安全、合格的自来水。
结语
从原水抽取到自来水输送至用户水龙头,整个制水工艺虽看似简单,但每道工序都需进行严格处理。只有严格按照净水工艺各个环节的要求,做好相应的水处理工作,才能确保居民使用的自来水安全可靠。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复杂的工艺流程,更体现了对水质安全的严格把控,是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关键环节。
猜您喜欢以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