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是水中含有有色物质的反映,通常分为“真色”和“表色”。真色是由有色物质吸收正常光中的特定波长产生的,而表色则是真色与悬浮粒子对光的散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国内外水质标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的色度不得超过15度。
在测定水的色度之前,需要对水样进行预处理。通常采用澄清、离心分离或用0.45μm滤膜过滤来去除悬浮固体(SS),但不能使用滤纸过滤,因为滤纸会吸收水的部分颜色。未经澄清或离心分离的原始样品所测得的结果是水的表观颜色,即由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共同产生的颜色。表观颜色通常用文字描述其深浅、色调和透明程度等特征,并通过稀释倍数法进行量化。需要注意的是,铂钴比色法测得的色度值与稀释倍数法测得的色度值通常没有可比性。
色度检测方法
1. 铂钴比色法
铂钴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色度检测方法,适用于清洁水、轻度污染水以及略带黄色的水,如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中水和污水深度处理后的回用水等。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水样与一系列不同色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水样的色度。
标准色度单位:1个色度标准单位(1度)定义为1L水中含有1mg Pt(Ⅳ)和2mg六水氯化钴(Ⅱ)时所具有的颜色。具体配制方法是在1L水中加入0.491mg K₂PtCl₆和2.00mg CoCl₂∙6H₂O。
代用标准溶液:由于氯钴酸钾价格昂贵,通常使用K₂Cr₂O₇和CoSO₄∙7H₂O按一定比例配制成代用色度标准溶液。
测定步骤:将待测水样与不同色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确定水样的色度。
2. 稀释倍数法
稀释倍数法适用于工业废水和污染较严重的地表水。其基本原理是将水样用光学纯水稀释至近乎无色,然后与同样液柱高度的光学纯水进行比较,直到颜色差异无法察觉为止。此时的稀释倍数即为水颜色强度的数值,单位为“倍”。
测定步骤:
将水样用光学纯水稀释至近乎无色。
将稀释后的水样移入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下与同样液柱高度的光学纯水进行颜色比较。
如果发现颜色差异,继续稀释,直到颜色无法察觉为止。
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作为水颜色强度的数值。
总结
水的色度检测是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铂钴比色法适用于清洁水和轻度污染水,而稀释倍数法则适用于工业废水和污染较严重的地表水。通过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可以准确评估水的色度,为水质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