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总磷是指水中各种形态磷的总和,包括正磷酸盐(PO₄³⁻)、缩合磷酸盐(如焦磷酸盐P₂O₇⁴⁻、偏磷酸盐PO₃⁻和多磷酸盐)以及有机结合的磷(如磷脂等)。水中磷的测定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溶解性总磷。当水体中总磷含量超过0.2 mg/L时,可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富营养化,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 水质总磷测定标准
《GB/T 11893-1989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这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水质总磷测定标准,规定了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磷含量的方法。
2. 水质总磷检测原理
水质总磷的检测通常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具体步骤如下:
消解:使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消解试样,将试样中的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
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随后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测量: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光度,从而确定总磷的含量。
3. 水质总磷常用测定方法
①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优点:灵敏度高、显色稳定、重复性好。
缺点:污染严重的水样可能存在干扰。
② 磷钒钼黄分光光度法
优点:灵敏度较低,但干扰物质较少。
缺点:不适用于高浓度磷的测定。
③ 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
优点:灵敏度高。
缺点:稳定性差,容易受氯离子与硫酸盐等影响。
4. 水质总磷检测仪器
目前常用的水质总磷检测仪器主要基于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制造。与传统方法相比,这些仪器在稳定性、准确性、测量范围和实用性方面都有显著改进。它们适合不同用户的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质的总磷项目检测。
总结
水质总磷检测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检测仪器,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因其高灵敏度和稳定性,成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和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水体中的磷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