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样与预处理系统故障


采样系统是仪器与污水的“第一接触点”,也是最容易发生物理性故障的地方。


1. 管路堵塞


这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污水中的泥沙、悬浮物、油脂以及管壁生长的生物膜,极易堵塞细小的采样管路、过滤器或采样泵。


现象:仪器无法吸入水样,或采样量不足,导致测量值偏低或显示“无水样”报警。


1676008992185999.jpg


2. 过滤器失效


预处理过滤器(如沉砂池、滤网)是第一道防线。


现象:过滤器破损,导致大颗粒物进入仪器内部,损坏后续的泵和阀门;过滤器完全堵死,导致无法采样。


3. 采样泵故障


蠕动泵和隔膜泵是常用的采样泵。


现象:蠕动泵泵管老化、破裂导致漏液或吸力不足;隔膜泵阀门被异物卡住导致无法正常泵水。


4. 样品混入气泡


管路密封不严或水样中溶解气体(如温度变化导致)释放,会使气泡进入测量系统。


现象:气泡严重干扰光学测量,导致数据瞬时突高或剧烈跳动。


二、光学与测量系统故障


光学系统是仪器的“眼睛”,在污水环境中极易被污染,直接导致数据监测不准。


1. 比色池/流通池污染


这是导致数据漂移或虚高的首要原因。


UV法:污水中的油脂、生物膜、无机盐垢会迅速附着在石英镜片上,导致紫外光透过率下降,测量值(吸光度)持续攀升。


重铬酸盐法:消解后的样品可能在比色池壁上形成有色物质附着或结垢。


2. 光源老化或损坏


光源是测量的基础。


UV法:紫外灯(氙灯或氘灯)能量衰减,导致信噪比下降,测量不稳定。


重铬酸盐法:可见光灯(钨灯)老化,光强不足或闪烁。


3. 自动清洗系统失效


(主要针对UV法)用于清洁镜片的自动刮片、毛刷或高压冲洗装置,如果卡住或电机损坏,将无法去除镜片污染,导致数据很快就失效。


三、试剂与反应系统故障


对于使用重铬酸盐法的COD水质检测仪,化学反应的稳定是测量准确的前提。


1. 试剂失效或结晶


现象:试剂(尤其是消解液和氧化剂)过期变质,或在低温环境下结晶析出,导致反应不完全或堵塞管路。


2. 消解加热异常


化学法COD需要高温(如165°C)消解。


现象:加热模块损坏或温控探头失灵,导致消解温度不足,样品氧化不完全,测量结果严重偏低。


3. 试剂泵/阀故障


精确计量试剂的注射泵或电磁阀是关键部件。


现象:因磨损、腐蚀或结晶卡住,导致试剂添加不准(过多或过少),测量结果完全错误。


四、数据与标定问题


有时仪器硬件看似正常,但数据却出现问题。


1. 数据异常(突高/突低/恒定)


突高/突低:常见原因为气泡干扰、瞬时污染、采样管路时堵时通、或电源波动。


数据恒定(“卡死”):可能是仪器程序死机、传感器完全失效或通讯中断。


2. 标定漂移


现象:由于上述的光学污染、试剂变化或光源衰减,仪器的校准曲线不再准确,测量值随时间推移系统性偏高或偏低。此时需要用标准样品重新进行标定。


3. 外部物质干扰


氯离子干扰(重铬酸盐法):污水中高浓度的氯离子(Cl⁻)也会被氧化,导致COD读数虚高(除非仪器有抗氯功能)。


浊度/色度干扰:高浊度和色度会直接吸收光线,导致测量结果偏高(尤其是UV法,对浊度非常敏感)。


总结:故障排查与维护建议


综上所述,污水COD检测分析仪的故障具有高度集中性。采样管路堵塞和光学镜片污染是导致设备宕机和数据不准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确保COD在线监测仪的稳定运行,必须加强日常维护,包括:


定期检查和清理采样过滤器。


定期冲洗采样管路。


定期校准仪器,并根据水质情况缩短维护周期。




本文标题:COD在线水质分析仪故障排查监测与维护指南
本文连接:https://www.yingaoyiqi.cn/news/12820.html
猜您喜欢以下内容:
cod检测仪
© Copyright 2025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0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76号
水质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