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查之前:先做好这4个“要素”
在您断定水质检测仪器出现故障前,请务必先完成以下基础检查。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这些被忽略的细节上:
安全永远第一:COD实验涉及高温和腐蚀性化学品。请确保已穿戴好防护眼镜和耐酸手套。
核对操作流程:您是否完全按照说明书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比如移液体积、消解温度(165℃/150℃)、消解时间等关键参数。
检查“弹药”——试剂:确认您的COD预制试剂管是否在保质期内,储存条件是否得当(如避光、干燥)。过期的试剂是导致结果偏差的常见元凶。
净化“水源”——空白样:用于调零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必须是洁净无污染的。建议使用新开封的纯水。
小贴士: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假性故障”。
二、三大类常见故障,逐一击破!
我们将所有问题归纳为三大类,您可以根据遇到的具体现象,直接“对号入座”。
故障一:COD水质检测仪器“罢工”了?——无法开机或显示异常
这是最直观的问题,通常与供电有关。
症状:按开机键无反应、屏幕不亮或显示乱码。
排查路径:
检查电池
电量:是否需要充电或更换新电池?
安装:正负极方向是否正确?
接触:电池仓金属触点有无腐蚀或污垢?可用酒精棉签清洁。
检查外部电源(如适用)
确认电源适配器为原装且连接牢固,插座供电正常。
判断硬件故障
若以上均无问题,屏幕依然异常,则很可能是内部电路或屏幕损坏,此时应联系厂家。
故障二:读数“任性”?——测量结果不准(偏高、偏低、漂移)的终极解决方案
这是COD测定中最核心、最常见的问题,通常与光学路径和化学反应细节有关。
测量结果为什么总是偏高?
解决方案:高浓度的氯离子(Cl⁻)是主要干扰,会导致结果偏高。请确认试剂能掩蔽您水样中的氯离子浓度。此外,水样的浊度和色度也会干扰,必要时需进行预处理。
解决方案:测量前,务必用无尘软布或镜头纸擦拭比色皿光路通过部分,确保无水渍、指纹或污垢。
解决方案:使用全新的去离子水制作空白样,并用洁净无划痕的比色皿(试剂管)进行调零。记住,调零是后续所有测量的基准。
元凶①:空白/零点不准
元凶②:比色皿外壁有“指纹”
元凶③:样品“加料”了——干扰物
测量结果为什么又偏低了?
解决方案:检查仪器当前使用的校准曲线是否与您使用的试剂(如低量程/高量程)相匹配。
解决方案:严格检查消解仪的温度和时间设置是否达标。不充分的消解会使有机物未被完全氧化,结果自然偏低。
元凶①:消解“火候”不够
元凶②:校准曲线“张冠李戴”
读数像“心电图”一样跳动/漂移?
解决方案:确保测量时仪器的遮光盖已完全盖严,杜绝外部光线干扰。
解决方案:开机后,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建议预热15分钟,让光源和检测器达到稳定状态。
解决方案:仔细观察比色皿中是否有微小气泡,轻轻晃动去除。若有悬浮物,请静置待其沉降后再测量。
元凶①:溶液里有“不速之客”
元凶②:仪器“没睡醒”——未充分预热
元凶③:有“第三者”——杂散光
重复性为什么这么差?
移液:每次加样体积是否精准且一致?
放置:比色皿放入仪器的方向是否每次都相同?(注意方向标记)
混匀:取样前,原水样是否已充分混匀?
解决方案:同一样品,测几次结果都不一样?这通常是操作不一致导致的。请重点检查:
故障三:校准失败?问题可能出在这里
症状:仪器无法完成校准程序,或提示校准曲线无效。
排查路径:
检查标准液
您用于校准的标准溶液是否精确配制?是否在有效期内?建议使用有资质的标样。
检查操作
是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校准步骤进行?空白、标样点顺序是否正确?
检查仪器状态
如果仪器本身读数就不稳定,校准自然会失败。先解决读数稳定问题,再进行校准。
三、预防大于维修:COD快速测定仪的日常保养秘诀
保持清洁:每次使用后,清洁仪器表面,特别是样品仓,防止试剂腐蚀。
妥善存放:不使用时,盖好防尘盖,将仪器存放在干燥、阴凉、无尘的环境中。
定期校准:根据使用频率和测量要求,定期使用标准溶液检查或重新校准仪器,确保其准确性。
爱护比色皿:比色皿是仪器的“眼睛”,应单独存放,避免划伤和磨损。
四、“自己动手”的边界:何时应寻求专业帮助?
尽管本指南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当遇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止自行操作,并联系供应商或厂家技术支持:
仪器曾进水、摔落或有明显物理损伤。
已排除所有外部因素,但测量值仍存在无法解释的巨大系统性偏差。
一台性能稳定的COD快速测定仪是水质检测的得力助手。通过本文系统性的排查方法,希望能帮助您快速定位问题、解决问题。记住,细心、耐心和规范操作是保证数据准确可靠的最佳途径。建议您收藏本文,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