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饮用水不应含有病原微生物,也不应含有大肠杆菌。为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定期对水中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大肠杆菌进行取样检查至关重要。一般通过使用水中大肠杆菌测定仪对指示菌的检测和控制,可以了解水体是否被人畜粪便污染,是否存在肠道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水中大肠杆菌测定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总大肠菌群,采用酶底物法原理,检测准确、快捷。
水中大肠杆菌测定仪工作原理
水中大肠杆菌测定仪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对大肠杆菌的检测:
水样处理:
将含有总大肠菌群细菌的水样加入Minimal Medium ONPG-MUG培养基中。
培养:
在36℃±1℃的条件下培养,总大肠菌群细菌产生的特异性生物酶β-半乳糖苷酶会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源底物ONPG,使培养基呈现黄色。
同时,水样中的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的特异性β-葡萄糖醛酸酶会分解培养基中的荧光底物MUG,产生特征性荧光。
耐热大肠菌群检测:
在44.5℃条件下培养时,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会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源底物ONPG,使培养基呈现黄色。
水中大肠杆菌测定仪方法优势
无需无菌操作环境:
检测过程无需在无菌室内进行,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成本。
操作简便:
手工操作时间小于1分钟,适合快速检测。
无需复杂准备:
无需制备培养基和大量玻璃器皿灭菌,简化了检测流程。
快速检测:
24小时内即可完成定性定量分析,无需额外验证试验。
酶底物法的优势
水中大肠杆菌测定仪采用的酶底物法是目前水中大肠杆菌检测的最先进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方便快捷:检测步骤大大减少,适合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假阳性低:检测结果准确,假阳性率低。
适用广泛:对实验环境要求不高,适合日常监测和应急监测。
相对于传统的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酶底物法检测时间可减少到24小时,检测结果更可靠,操作更简便。水中大肠杆菌测定仪在日常水样监测及应急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够及时检测和预防,最大限度减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总结
水中大肠杆菌测定仪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水质检测工具,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安全监测。通过采用酶底物法,该仪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大肠杆菌的检测,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其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准确,适合各种监测场景,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设备。